(原標題:解決農民工進城買房後顧之憂) 據報道,國傢發改委主任徐紹史日前表示,要有序化解商品房庫存,將制定實施1億非城鎮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方案,加快農民工市民化,滿足新市民住房需求,同時發展住房租賃市場。 對此,有網民認為,要破除農民工進城買房的後顧之憂,必須越過數道坎,包括制約農民進城定居安全、造成城鄉二元化的現行戶籍、土地制度,與城市居民相比顯失公平的社會保障制度和農民工子女的教育問題,以及農民工的收入增長問題等。 農民工市民化是關鍵食品 “當農民工真的成為一個城市平等的一員的時候,房子才是他真正的歸宿和精神傢園。”網民“光遠看經濟”表衛生示,如果真的希望未來成為市民的農民工成為買房的主力人群,就必須在戶籍制度、在中小城市的產業發展和公共服務上著力改進,農民工隻有在一個城市裡有就業,子女的教育、醫療等公共服務能夠跟上,買房對他才有意義。 網民“石述思”認為,農民工要想安居,首先得就業。否則,他們寧願到北京吸霧霾住工棚打拼,也不願留在三四線城市待業。因此,三四線城市要想吸納更多購房人群,無論是農民工還是大學生,首先需要在這一輪城鎮化進程中,抓住經濟結構調安全整的機遇,立足地方實際,盡快培育出能聚攏人才、擴大就業的新興產業。未來房價的升降首先由這個城市的產業決定,其次才是交通、環境、配套等。 有網民認為,多年來購房按揭、稅收優惠、財政補貼、公積金等政策都與農民工無關,很不公平。但農民工進城購房,購買力是最大的軟肋,為此有必要將公積金覆蓋到農民工,並實食品行異地提取。此外,在購房補貼、辦理房貸等方面給予食品優惠政策。 推進農村產權改革 網民“陳興傑”認為,農民不願進城,這裡面有農衛生村改革停滯的因素。土地確權流轉的改革緩慢,社會資本進入農村進行集約化大規模生產,遲遲沒有推進。農村土地大多低效耕種,甚至處於半荒棄狀態。這些資本在沉睡中被浪費瞭,它們沒有變成現實財富。很多農民工既在城裡買房,也常回農村簡單耕作,這種生活方式顯然不方便。讓農民有進城動力,最好是解決產權問題,允許社會資本管理農地,解決農民的後顧之憂。 “對於有志於在城市落戶的農民,其在農村的宅基地及耕地權益,要最大程度保護。隻要堅持保障農民既有的農村資產權益,就能安全減少農民在城鎮落戶的後顧之憂,不至於擔心落戶之後耕地、宅基地收益沒有瞭。”網民“銀玉芝”認為,凡是有利於破除農民後顧之憂的政策都應該考慮。 (來源:經濟參考報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