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標題:限貸松綁或成救市最後砝碼:衛生地方能用的招都用瞭 9月22日以來,有關“四大行”放開限貸的傳聞持續發酵:傳言、辟謠、求證、再辟謠。 一時間,彌漫在坊間的“限貸”松綁消息更加虛實難辨。 “無風不起浪。”北京中原地產市場研究部總監張大偉猜測,決策層此次或是因為近期地方政府與市場的施壓,試探著釋放松綁信號。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開發商、代理機構、研究機構等多處采訪獲悉,限貸放松是大勢所趨,隻不過會根據市場狀況逐步、漸次推進,未來或將先從首套房標準認定上調整,實行衛生“認房不認貸”,釋放此前被誤傷的剛性需求。 放松限貸或為救市最後砝碼 截止到9月24日,全國僅有北京、上海、廣州、深圳、珠海、三亞6地尚執行限購。 另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,本輪救市政策涉及到普通住房認定標準、稅費支持等多個方面。 也就是說,2011年伊始“新國八條”涵蓋的一攬子政安全策中,僅剩“限貸”政策尚未調整。 “地方政府能用的政策都已經用過瞭,但房地產市場下行趨勢並未改變。&r安全dquo;張大偉如是介紹。 根據國傢統計局數據,8月,70個大中城市中,68個城市新建商品房價環比下跌,房價下跌個數創歷史新高,同比來看,多個城市的房價接近跌回一年前。 中原地產所監測的全國40個重點城市數據亦顯示,9月前21日成交情況來看,整體較8月同期小幅下降3%,其中二線城市表現較差,下降8%。安全 也正因此,放松房貸政策被看做為樓市最後一根救命稻草。 中國房地產業協會名譽副會長朱中一認為,限購放松隻解決一小部分人的購買資格的問題,在限貸政策的影響下,購房者的購買力尚未解決,應該配套出臺支持信貸政策,否則政策的影響力有限。 值得一提的是,近期掀起的二輪救市潮,多地的救市政策內容從放松限購轉向瞭對信貸、公積金等資金層面問題的關註。 “地方政府在信貸政策上並沒有多少自主權。”張大偉表示,但發文一方面可以給市場信心,另一方面也可以給銀行施壓。 |